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
汉剧是武汉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,在荆楚文化发展以及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,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。
今年两会,武汉市人大代表、国家一级演员李青建议,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,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,应加快推进汉剧保护地方立法工作。
汉剧首创“皮黄合奏”,剧目丰富且行当特色分明,对全国许多地方剧种的形成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,尤其是“徽班进京、汉调北上”对京剧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。汉剧又是武汉本土文化的杰出代表,是武汉重要的文化符号。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,汉剧浓缩着独特的城市气质与精神内涵,在历史认知、地域识别、民族凝聚上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作为汉剧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武汉汉剧院,是全国十大地方戏曲重点院团之一,拥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,省级传承人12人,市级传承人19人。拥有一大批经典剧目,并荣获国家级各类大奖。
展开剩余39%据介绍,目前,武汉汉剧院正联合广东、福建、湖南、陕西等省市汉剧团,共同推进汉剧申报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”相关工作。
近年来,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,深化戏曲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,全国多地均对地方戏曲进行立法保护。
为巩固武汉戏曲强市地位,提升武汉地方戏曲影响力,武汉市委、市政府已印发振兴武汉戏曲“大码头”的实施方案,将汉剧艺术作为振兴武汉戏曲“大码头”的重点内容。李青建议,尽快开展汉剧保护立法工作,出台汉剧保护地方性法规,将武汉市已形成的有效经验,总结为法规制度。通过立法将政府管理、保护单位工作成效上升为法律行为,推动汉剧艺术的持续繁荣发展。同时,通过汉剧艺术这一独特传统文化,讲好武汉故事,提升城市品质与影响力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
发布于:湖北省